清廉文化(使者):中国文化博大精深
中文尤其是汉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,汉字形成的成语甚至口语和方言更是充满了中华文明和智慧,与简单的英语和其它语言不同,简直包罗万象,所以在国际交流中翻译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。在中美交流中就多次出现成语和口语翻译中的不准确,从而影响着当事人的判断和理解。
据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报道,8月份,商务部李副部长访美时,就美国恶意对中国造船舶收取“靠港费”一事与美方交涉,原话是:“如果美方一意孤行,必将引火自焚。” 结果美方翻译把“引火自焚”译成了“美国将面临地狱之火!”。原本是说“美国的挑衅会损害自身利益”,竟变成了“中国会让美国陷入地狱之火!” 难怪贝森特在记者会上激动得语无伦次(这个成语外国人本就难理解),他不仅批评李副部长“很无礼”,还说中国这样做会“引起全球动荡”。
中华文化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成语多为四字结构,借助比喻、象征等手法凝练复杂含义,既节省文字,又能增强语言表现力。 和普通词汇比起来,成语更生动,信息量更大,其精妙之处,世界上任何语言文字都难以相比(“望其项背”这个成语老外更难理解:为啥要看脖子和后背?) 理解中国成语,需要长期在中文环境中耳濡目染,在日常生活中广泛接触和运用,才能领会精髓。 
中国成语不是懂中文、能读写中文的外国人就能轻易理解的。只有像加拿大人“大山”、美国人“曹操”这类深耕中国文化几十年的人,才能真正融入并理解。
别说成语,一些简单口语,外国人也常搞错意思。比如朝鲜战争时期,我方说“要管”,美国人就没明白。 当时总理会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时表示:“美军正企图越过三八线,扩大战争。美军果真如此做的话,我们不能坐视不顾,我们要管。” 结果美国人翻译成“Takethematterinourhands!”,直译为“把这件事交给我们处理”。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抱怨中国人讲话不清楚,要军事干预就直说,何必说“要管”,上帝也不知道“管”是这个意思。
从“引火自焚”到“要管”,从美国的财政部长到美国总统,不是他们理解能力差,而是地域文化不同、语言不同、翻译差失,从而导致当事人理解不到位,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怨气和判断失误,从而导致不同的结果,中国语言不是西方人简单会弄懂的,中西文化不是一个档次,文明也不在一个台阶,所以大国崛起、东方智慧不是仅靠森林法则的西方国家能阻挡和学好的,世界风云唯有东方独好。
